听力课堂
听力课堂
 您的位置:首页 > 听力课堂
滴滴滴...你听见声音了吗09712811151
作者:  更新时间:2023/3/20 11:32:49


{ 耳朵是怎么听见声音的 }


你知道吗?

大家都知道耳朵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我们聆听这个美好世界的门户,但大家肯定不知道耳朵是怎么听见声音的,让我们一起进入耳朵科普小课堂

认识耳朵的每一个结构,了解它们是怎么让我们听见美好的声音的。


我们的耳朵结构可以分为三部分:外耳、中耳、内耳,在声音传递到大脑的过程中,每一个结构都有不同的作用。


简单地说人听到声音主要是经过两种传导方式:空气传导和骨传导。


空气传导:声波—外耳道—中耳—内耳—听神经—听觉中枢—产生听觉。


骨传导:声波—振动颅骨—内耳—听神经—听觉中枢—产生听觉。


两种传导方式缺一不可,共同帮助我们听见声音。下面我们具体来说说每个结构在听见声音这个过程中的作用。


01


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


{ 什么是外耳 }


外耳是指可以从人体外部看到的耳朵部分,包括耳廓和外耳道。耳廓对称地位于头两侧,主要结构为软骨。


它两种主要功能,即排御外来物体以保护外耳道和鼓膜,还能起到从自然环境中收集声音并导入外耳道的作用。外耳道就是在声音向鼓膜传送时能使声音增强,并且对具有保护鼓膜的作用,

耳道的“S”型弯曲形状使异物很难直入鼓膜,此外耳毛和耳道分泌的耵聍也能阻止进入耳道的小物体触及鼓膜。


外耳道的长度约2.5-3.5cm,可控制鼓膜及中耳的环境,保持耳道温暖湿润,能使外部环境不影响和损伤中耳和鼓膜。


02

由鼓膜、听小骨和咽鼓管组成


{ 什么是中耳 }

声音经耳廓收集,外耳道传递就会到达中耳。外耳道的终端是鼓膜,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耳膜”,中耳是位于鼓膜后的含气腔,主要由鼓膜、听小骨和咽鼓管组成。


鼓膜为椭圆形、淡灰色半透明的薄膜,位置倾斜,与头部呈45度夹角。听骨链包括锤骨、砧骨和镫骨,悬于中耳腔。这三块听小骨是人体中最小的骨头,却在声音传递的整个通路上起着重要作用。


声音以声波方式经外耳道振动鼓膜,振动的空气粒子产生的压力变化使鼓膜振动,从而使声能通过中耳结构转换成机械能。由于鼓膜和听小骨中镫骨足板的面积差,鼓膜接收的声波传递到中耳较小的空间内,

声音在这里被放大并传递至与之相连接的内耳。


另外,为了维持声音传导所需的稳态环境,保持中耳腔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的平衡,咽鼓管就扮演特殊使者的角色,除此之外咽鼓管还可以为中耳腔引流、防声消声和防止鼻腔逆行感染的作用。

03


包括耳蜗、前庭和半规管


{ 什么是内耳 }

内耳是位于颞骨岩部一个复杂又曲折的管道,包括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三部分。


耳蜗是被颅骨所包围的像一个蜗牛一样的结构,是感知声音的重要器官,主要是将传递到内耳的声波振动转化为神经电冲动,经蜗神经等一系列神经传导至听觉皮层,从而产生听觉。


耳蜗与中耳腔之间的门户我们称之为前庭窗,耳蜗内是充满液体的并被基底膜隔开,位于基底膜上方是螺旋器,这是收集神经电脉冲信号的结构。


简单说来就是声音经过中耳内结构的运动产生振动,引起耳蜗内液体移动,耳蜗液体的来回运动导致基底膜发生位移,基底膜的位移使包埋在覆膜内的毛细胞纤毛弯曲,而毛细胞与听神经纤维末梢相连接,当毛细胞纤毛弯曲时听

神经纤维就向听觉中枢传递电脉冲,大脑接受到这种电脉冲时,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内耳中的另外两个结构:前庭和半规管,前庭是一个不规则、微小的空腔,是半规管、镫骨足板、耳蜗的汇合处。半规管是可以感知各个方向的运动,前庭与半规管相连,主要是在调节人体平衡功能方面发挥作用,它们一起将头

部位置的信号经过前庭神经传递到大脑相应的中枢系统感受头部位置变化从而调节人体平衡。


  耳朵的功能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每一个结构出问题都会影响听觉功能和平衡功能,导致听力下降,平衡功能障碍、眩晕等。了解耳朵的结构,认识它们的作用,保护耳朵,让我们一起实现人人享有耳和听力保健的权利。

听力下降对我们的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可以配助听器来改善听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