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随意给孩子掏耳朵
—认识耳垢,保护听力—
生活中,人们发现宝宝有耵聍,赶紧给他掏耳朵。殊不知,宝宝的外耳道皮肤娇嫩,皮下组织稀少,不正确的护理很容易导致宝宝耳朵受伤。相关数据显示,临床上患外耳道感染的儿童,85%以上都是由“掏耳朵”引起的。
一般来说,儿童在幼年时期正是语言形成的时候,而其听力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很多家长为了能够让孩子保持整洁和干净,特别喜欢给孩子定期做掏耳朵的举动,但其实这样的做法是十分不科学的事情,很多医学专家表明,父母对孩子做这样的行为,会对孩子的听力起到一定的影响,那么下面让我们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是否家长不应该给孩子掏耳朵呢?
很多父母都认为,孩子的耳朵应该及时的清理,否则是很容易影响听力的,但其实这种做法是极为不恰当的行为,如果稍不留神,很有可能就会导致孩子的耳内出现感染的现象发生,甚至还会导致一系列的耳病的发生,其实耳屎对耳朵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能够防止皮肤干裂和黏附灰尘,要很好地预防感染,而且还能够帮助我们的耳朵起到防水的作用,而且一般情况下,耳屎都会自动的排出,所以家长不用刻意的为孩子掏耳朵。
所以建议家长在平日里不要私自给孩子掏耳朵,如果想清洗孩子的耳道,可以在洗脸的时候,顺便用毛巾在孩子的耳道上轻轻擦拭就可以了,所以家长朋友在平日里一定要多多的注意,千万不要私自频繁的为孩子掏耳朵。
—认识耳垢,保护听力—
耳屎是怎么来的
耳屎在医学上有一个文艺的称呼——耵聍,是人体耵聍腺产生的油脂分泌物,与灰尘、皮屑混合而形成的
—认识耳垢,保护听力—
耳屎一无是处?
耵聍的妙处1:抵抗异物
耵聍富含的油脂可以滋润耳道中的、能阻挡尘埃颗粒的细毛。耵聍和细毛能防止昆虫等对耳朵的侵害。同时耵聍“味苦”,小虫尝到苦味会返回。
耵聍的妙处2:抑菌、杀菌
耵聍含有溶菌酶,免疫球蛋白等成分,能够抑制和消灭外耳道的细菌。耵聍也富含脂肪酸,在耳道皮肤上形成一道酸膜,能够轻度杀菌,防止感染。
耵聍的妙处3:保护鼓膜
富含油脂的耵聍能使耳道保持温度和湿度,使鼓膜不致干涸常处于最佳运动状态。幼儿外耳道还未发育成熟,耳道很短,耳膜很薄,耳膜容易被过强的声波震裂。
耵聍和细毛能使耳道空腔稍变窄,当有过强的声波比如爆破声、雷声、电钻声等传入耳道时,对传入的声波起到滤波和缓冲作用,使鼓膜不致被强声所震伤。
不过耵聍虽然妙处多,偶尔也需要清理。如果耵聍经常性过多,就要去医院检查治疗了。
—认识耳垢,保护听力—
重新正确认识耳垢
1.耳屎是用来保护耳朵的!
耳垢是耵聍腺分泌的一种淡黄色黏稠的物质,它像“哨兵”一样守卫着外耳道的大门。这种物质有的遇空气干燥后呈薄片状,有的如黏稠的油脂。平时“藏”在外耳道内,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和粘附外来物质(如灰尘、小飞虫等)的作用。
2.耳垢平时可以自行排出
耳垢平时借助人的头部活动、咀嚼食物、张口等动作多可自行排出,一般是不需要清除的。只有在需要检查耳膜(怀疑有中耳炎)或耳垢栓塞引起不适感(婴儿哭闹),或怀疑有听力障碍时才需要清除。
3.正确清洁耳朵的方法
清洁宝宝耳朵,最忌讳的是用铁的、钢的金属耳勺、塑料耳勺等硬器掏耳朵。一定要掏的话,可以将干净的毛巾沾湿后拧干,把毛巾一角卷在手指上,轻轻擦拭外耳部位。如果用棉签清洁耳部,千万不可将棉签深入宝宝的耳朵内部看不见的地方,可用婴儿专用的大头棉签为宝宝清洁耳朵,这种棉签的棉花球顶部小、底部大,可防止棉签深入宝宝的耳朵内部而不小心伤到耳膜。
4.平时注意孩子的听力表现
如果你的宝宝喊耳朵疼,或者是喊耳朵听不见,很可以是中耳炎导致的。儿童咽鼓管比成人短、平,咽鼓管软骨段管壁容易塌陷,因此儿童是各型中耳炎的好发人群。
儿童患中耳炎不易被发现,所以家长们日常生活中要引起重视。特别是孩子感冒时,有无耳痛、流脓等现象。平时需注意孩子的听力表现,如看电视时声音是否较大,对家长的呼喊应答是否及时。有睡眠时张口呼吸、鼻息粗重、打鼾等表现时,也需要到耳鼻喉科就诊。
5.良好生活习惯预防中耳炎
比如教会孩子正确地擤鼻涕。方法是:按住一个鼻孔,轻轻呼气,将鼻涕擤出来,两侧轮流做即可。一定要避免将两个鼻孔同时捏住擤涕,这样极易把鼻涕通过咽鼓管压进中耳内,而引起急性中耳炎。
—认识耳垢,保护听力—
西宁城中区南大街号中石花园助听器 0971-8277180 18397113952